桃   花   源   

 Peach Blossom Shangri-La 

 大家盡一點力來創造一個人間樂園 ∞ Let's all help to create a Shangri-La 

 

"《老子》,先秦時期的古籍,又名《道德經》,相傳為春秋末期思想家老子所著。《老子》為春秋戰國時期道家學派(諸子百家之一)的代表性經典,亦是道教尊奉的宗教經典。至唐代,唐太宗命人將《道德經》譯為梵語。唐玄宗時,尊此經為《道德眞經》。

「老子言道德之意,著書上下篇」,據帛書本為上篇〈德〉、下篇〈道〉;通行本為〈道〉在上,〈德〉在下。上、下篇在各版本分章不定。通行本八十一章的分法,最早出自劉向《七略》、《老子河上公章句》,道經三十七章,德經四十四章。嚴遵《老子指歸》,德經四十章,道經三十二章。馬王堆帛書本、郭店楚簡本有分章符號,但未形成今本「八十一章」的格局。北大漢簡本為德經四十四章,道經三十三章。

《道德經》以哲學意義之「道」與「德」為綱,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理,而多以政治為旨歸,對傳統思想、科學、政治、宗教、文學、藝術等領域產生了深刻影響。後世通行的註解本,以王弼《老子道德經注》、河上公《老子章句》流傳最廣。"

                (維基百科摘抄)

 

 道德經兩種:

(1)   經文

(2)  王弼注 華亭張之象本

 

"王弼(226年-249年),字輔嗣,山陽郡(現今山東省境內)人。三國時代曹魏的著名經學家、易學家,魏晉玄學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為《道德經》和《易經》撰寫註解,對後世影響甚大。由於漢代、三國《道德經》的注釋本大多失傳,王弼的《道德經注》成了本書流傳至今的最早注釋本。

正始10年(249年),曹爽被廢,王弼亦被免官。同年秋天,以癘疾亡,年僅24歲。"

             (維基百科摘抄)

 

附上韓非子兩篇: 

     解老

     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