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民要術》是中國保存得最完整的一本古代農牧情況的鉅著,由北魏官員賈思勰所著,成書於東魏武定二年(544年),另一說為533年至544之間。收錄公元6世紀時中國黃河流域下游地區的農藝、園藝、造林、蠶桑、畜牧、獸醫、配種、釀造、烹飪、儲備,以及治荒的技術。書中正文分成10卷,92篇,援引古籍近200種,所引《氾勝之書》、《四民月令》等現已失傳的漢晉重要農書,後人只能從此書了解當時的農業運作。
《齊民要術》主要記述北朝時期的生產活動。如序文所言
-- 今采袀經傳,爰愛歌謠,詢之老成,驗之行事,起自農耕,終於醯醢,資生之業,靡不畢書。
書中舉凡五穀、瓜果、蔬菜、樹木的栽培,牲畜、家禽、養魚,酒、醬、醋、豉脯、羹、臛(肉羹)、葅(泡菜)、餅、飯、飴、糖等的製作,以及煮膠、造墨的方法等,均有論述,其中許多技術,不見以前的農書或文獻。
卷一:耕田、收種、種穀各1篇;
卷二:穀類、豆、麥、麻、稻、瓜、瓠、芋等13篇;
卷三:種葵(蔬菜)、蔓菁等12篇;
卷四:園籬、栽樹(園藝)各1篇,棗、桃、李等果樹栽培12篇;
卷五:栽桑養蠶1篇,榆、白楊、竹以及染料作物10篇、伐木1篇;
卷六:畜、禽及養魚6篇;
卷七:貨殖、塗甕各1篇(釀造)、釀酒4篇;
卷八、九:釀造醬、醋,乳酪、儲存22篇,煮膠、製墨各1篇;
卷十:非中國(指北魏以外)物產者1篇,記熱帶、亞熱帶植物100餘種,野生可食植物60餘種。
書中每一章節,由篇題、正文和經傳文獻組成。篇題援引歷史文獻,備有有註文,述說異名、別名、品種、地方名產、物種來源及其性狀特徵;該書亦有作者親身驗證的經驗,如書中指濟州以西(今魯西)的長轅犁不及齊人的尉犁「柔便」;蠶繭用鹽殺蛹法比曝曬為好。"
(維基百科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