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   花   源   

 Peach Blossom Shangri-La 

 大家盡一點力來創造一個人間樂園 ∞ Let's all help to create a Shangri-La 

 

"漢文化是指漢民族的傳統文化,以夏商周三代的詩、書、禮、樂、易、春秋六藝、吉、凶、賓、軍、嘉五禮以及仁、義、禮、智、信五常為核心,漢文化,「夏,大也。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華,夏一也。」華夏皆謂中國,而謂之華夏者,夏,大也。言有禮儀之大,有文章之華也。中國者,聰明睿知之所居也。萬物財用之所聚也,賢聖之所教也,仁義之所施也,詩書禮樂之所用也。《唐律疏議附錄:唐律釋文,卷第三名例,段末》曰:「親被王教,自屬中國,衣冠威儀,習俗孝悌,居身禮義,故謂之中華,非同遠夷狄之俗:被髮左衽,雕體文身之俗也。」。禮儀是漢文化最大的特徵之一,也是六藝之首。《史記·秦本紀》中秦穆公說:「中國以詩書禮樂法度為政。」"

               (維基百科摘抄)

 

林語堂先生寫了一本名為 "My Country and My People" 的英文書 (中文名為 《吾國與吾民》),向西方世界介紹中國文化。 可以作為參考。

"林語堂(Lîm Gí-tông,1895年10月10日-1976年3月26日),中華民國文學家、發明家。福建漳州龍溪人,生於漳州市平和縣坂仔鎮,基督徒,乳名和樂,名玉堂,後改為語堂,聖約翰大學英文學士、美國哈佛大學比較文學碩士、德國萊比錫大學語言學博士,曾任北京大學英文系教授、廈門大學文學院院長、南洋大學首位校長。最後定居香港,任香港中文大學研究教授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美術與文學主任、國際筆會副會長等職,1940年和1950年兩度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

以作家言,林語堂既有扎實的中國古典文學功底,又有很高的英文造詣;此外,他還致力於現代白話文的研究推廣,並對其作出了獨特貢獻。他一生筆耕不輟,著作等身,留下了數量頗豐且涉獵頗廣的中英文著作,包括小說、散文、文學批評、文化評論、人物傳記、英語教材、辭典、翻譯作品等。

林語堂的中英文作品質量都很高,而風格卻截然不同。他的中文著作多為各種形式的雜文。這些作品體現出他深厚的古典文學修養之餘,亦顯露出他忱摯的真性情。其筆鋒犀利而筆力剛勁,其見解深刻而其言辭恣意酣暢不拘一格;行文隨意隨情隨性,痛快淋漓處讓人喝彩,幽默詼諧處使人莞爾,真情流露處令人動容,嬉笑怒駡間每每發人深省。相對而言,他的英文作品則題材更為寬泛。其小說及人物傳記主要以英語寫成:小說《京華煙雲》以純正的英文講述純乎中國人的故事,英文傳記《武則天傳》、《蘇東坡傳》則以中國著名歷史人物為主角。他另外一部分作品(包括最廣為人知的《吾國與吾民》、《生活的智慧》)則着力於對中國文化傳統的介紹、對中國社會現象以及民族特性的分析與探討。此外,他還通過《孔子的智慧》等書闡述了對孔孟、老莊等思想的理解;又以中國民間傳說及古典文學作品為素材,寫成了英文版的《故事新編》。他對翻譯領域亦有所涉獵,以流暢優美的英文翻譯了《浮生六記》等文言作品。

以學者言,林語堂學貫中西,對東西方文化均有相當通透的領悟與頗為獨到的見解。在各種中英文著述中,一以貫之的是他對家國故土的熱愛,對不同國家、不同時期的文化與傳統的理解與尊重,以及跨越國族界限的人文關懷。通過早期創辦的《人間世》、《宇宙風》等雜誌,他將當時的一些西方理念介紹給中國讀者。另一方面,作為一名華人學者,他有意於將中國的古典文學、傳統文化乃至中國式的生活理念介紹到國外,並始終為此不遺餘力。他的英文著作,以淵博的學識、深刻的洞察力、豁達的胸懷為根基,以一片赤誠之心貫徹始終,語言通達典雅,措辭機智幽默,行文靈動瀟灑,在文學界獲得很高的評價,在英語讀者當中也相當受歡迎,遂為西方人士認識中國搭建起一道橋樑。在當時西方世界對中國普遍缺乏了解的情況下,這一點尤顯難能可貴。事實上,《吾國與吾民》及《生活的智慧》在美國甫一出版即登上紐約時報暢銷圖書排行榜,成為一時熱點;之後很長一段時間,銷量居高不下;多年後仍數次重新出版,成為了華人作家的作品暢銷於美國的先例。

以發明家言,林語堂早年即已立志發明中文打字機。當時,科學嚴謹的漢字檢索系統仍未建立起來;又由於漢字本身是符號文字而非字母文字,長期以來人們對製成中文打字機的可能性多持懷疑態度。為解決這一難題,林語堂在數十年間鍥而不捨地研究探索,自斥資金,購置設備,堅持不懈地一再嘗試,以致一度傾盡家財、負債累累,而最終成功發明了「明快中文打字機」,並於1946年在美國申請專利。六年半以後,到了1952年,他才取得該項發明的專利權。此打字機以「明快」命名,乃取其明易快捷之意,寄託了他希望人人都能順利操作使用的心願。除開「明快中文打字機」,他另有若干項小發明亦獲得了專利——例如,其中一件是可以擠出牙膏的牙刷。

以語言學家言,林語堂編有《開明英文讀本》、《開明英文文法》等教材,還著有關於語言研究的其他作品。他並首創了以筆劃、筆順、偏旁部首為依據對漢字進行拆分、解構、歸類的全新理念,更在此基礎上發明了「上下形檢字法」。這套系統性、普適性、操作可行性並具的全新方略,不僅為漢字研究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角,為當時中文輸入法的研究開發創造了條件。除此以外,對於漢字注音體系的建立與發展,林語堂所作的努力與貢獻同樣可圈可點。他曾向另一位語言學家趙元任提議制定一套以羅馬字母來標注漢字讀音的方法。趙定下基本方案後,帶同林語堂及另外三名語言學家作進一步的研究設計,歷時兩年,創造出「國語羅馬字」的漢字注音方法。「國語羅馬字」曾被定為國家正式推行的注音方案,並為當時及後來國內外的一些學者所接納採用。它對現行通用的「漢語拼音方案」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在某種意義上,它對後者的誕生起到了啓發與促進的作用。

林語堂晚年的心願是編寫一套漢英辭典,將畢生所學凝聚其中,以供後人之用。為此,他傾注了大量心血,雖漸年高體弱而未嘗放棄,終於以七十七高齡完成了他最重要的作品之一——《當代漢英詞典》。

林語堂父親林至誠是一個基督教牧師,但他詳盡探索中西方哲學思想後,於晚年才真正成為一名基督徒,其哲學探索歷程記載於《信仰之旅》一書,他嘗自提一副對聯曰:「兩腳踏東西文化,一心評宇宙文章」"

         (維基百科摘抄)

 

My Country and My Peo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