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365年-427年),名潛,字元亮,自號五柳先生,私諡靖節先生。在唐代文獻中,因避唐高祖李淵的諱,被稱作陶泉明或陶深明。潯陽郡柴桑縣(今江西省廬山市)人。東晉、劉宋的文學家,東晉大司馬陶侃曾孫,父、祖皆為郡守,自曾祖、祖、及父,都在東晉為臣,但自己一生未曾擔任高官,受王羲之和兒子王凝之提拔而短暫地當過江州祭酒,後擔任鎮軍參軍、建威參軍,在叔叔晉安郡太守 ( 治所在今福州 ) 陶夔協助下當上彭澤縣令,因厭惡當時的政治,做了大約八十天就辭職歸故里,終生不再出仕。"
(維基百科摘抄)
"陶淵明(365年-427年),名潛,字元亮,自號五柳先生,私諡靖節先生。在唐代文獻中,因避唐高祖李淵的諱,被稱作陶泉明或陶深明。潯陽郡柴桑縣(今江西省廬山市)人。東晉、劉宋的文學家,東晉大司馬陶侃曾孫,父、祖皆為郡守,自曾祖、祖、及父,都在東晉為臣,但自己一生未曾擔任高官,受王羲之和兒子王凝之提拔而短暫地當過江州祭酒,後擔任鎮軍參軍、建威參軍,在叔叔晉安郡太守 ( 治所在今福州 ) 陶夔協助下當上彭澤縣令,因厭惡當時的政治,做了大約八十天就辭職歸故里,終生不再出仕。"
(維基百科摘抄)